最新研究成果
-
10 Jan
生命学院周帆课题组解析胚胎前后轴发生的新模式
前后轴(anterior-posterior axis,AP axis)建立是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的重要事件,该过程的异常将导致胚胎着床后发育失败与流产。着床后,小鼠胚胎远端内脏内胚层(Distal visceral endoderm, DVE)从远端向胚胎单侧迁移,而后定位于胚胎前侧,形成前内脏内胚层(Anterior visceral endoderm,AVE)。AVE释放的信号分子作用于临近的上胚层(epiblast,EPI),促进其特化具有胚胎体前侧的特征,而对侧EPI由于远离AVE信号而特化...
-
18 Dec
生命学院郗乔然课题组与吝易课题组合作揭示PML核体招募TRIM33在小鼠胚胎干细胞中调…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TGF-β)信号通路在组织稳态调节、免疫反应、肿瘤的发生和哺乳动物早期中内胚层分化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已有研究表明TRIM家族成员TRIM33是TGF-β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成员,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向中内胚层分化过程中调控相关标志基因的转录。在研究过程中发现TRIM33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及中内胚层分化状态下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然而其在细胞内聚集状态及调控的基因截然不同。因此,在不同...
-
18 Dec
彭海琳、王宏伟、韦小丁课题组合作开发超平整石墨烯用于高分辨冷冻电镜成像
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是揭示生物大分子精细结构和反应机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均匀薄冰层的制备能够显著提高冷冻电镜成像质量,尤其是对于分子量较小的生物大分子(小于100 kDa),因为冰层过厚会严重影响信噪比,无法实现高分辨率结构重构。然而,样品冰层的厚度和均一性目前仍难以精确控制,是目前高分辨冷冻电镜成像的主要挑战之一。北京大学彭海琳课题组与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组,以及北京大学韦小丁课题组合作...
-
09 Dec
生命学院孟安明课题组报道核孔复合体综合成熟度调控合子基因组激活的新机理
在受精后的一段时间内,几乎所有后生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完全依赖于卵子提供的母源RNA和蛋白,之后发生合子基因组激活(ZGA),胚胎发育逐渐过渡到依赖合子基因组产物,这一过程称为母源合子转换(MZT)。这一过程中,高度特化的雌雄配子融合并逐渐转化为具有全能性的早期胚胎细胞,因此了解ZGA发生的调控机制,有利于理解胚胎、肿瘤细胞或诱导多能干细胞维持其广泛发育潜能的机理,为再生医学等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2022年12...
-
09 Dec
生命学院时松海课题组揭示调控大脑新皮层神经元空间精细结构排布和环路组装的新机制
2022年12月7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时松海教授课题组在《自然》(Nature)杂志以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集簇性原钙粘蛋白的规律表达调控大脑新皮层的精细组织”(Patterned cPCDH expression regulates the fine organization of the neocortex)的研究论文,并在Nature Research Briefing专栏以题为“调控神经细胞精细空间排布和突触连接的新机...
-
02 Dec
生命学院吝易与李丕龙合作总结生物分子凝聚体研究指南
在真核细胞中,生物大分子通过相分离组装形成功能各异的无膜细胞器(MLOs),使得细胞区域化,从而实现对各种生理活动的精细时空调控。随着相分离在生命科学领域逐渐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系统揭示了无膜细胞器的多种生物功能和形成机制。目前领域内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关键的是如何在体内定义相分离,以及如何建立相分离现象和生物学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细胞内的无膜细胞器景观生命学院吝易课题组主要利用生化...
-
29 Nov
生命学院方晓峰与邓海腾合作鉴定植物中具有相分离潜力的蛋白质
生物大分子凝聚体(Biomolecular condensates)是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通过相分离(phase separation)形成的无膜细胞器,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十多年,生物大分子相分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动物和酵母体系,植物相分离蛋白的研究起步较晚,我们对具有潜在相分离能力的蛋白知之甚少。蛋白的固有无序区(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region, IDR)又被称为低复杂度结构域(low complexity domain...
-
18 Nov
生命学院张强锋副教授荣获Cell Research年度杰出论文奖
近日,赛诺菲-Cell Research 2021年度杰出论文奖发布,共有3篇发表于 Cell Research 的论文获奖,论文通讯作者分别是清华大学张强锋;复旦大学鲁伯埙、丁澦;南京大学张辰宇、张骑鹏、汪芳裕。其中,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张强锋副教授于2021年2月发表的PrismNet研究论文“使用人工智能方法基于细胞内RNA结构预测蛋白质-RNA 动态相互作用”(Predicting dynamic cellular protein–RNA interactions by deep learning using in vivo ...
-
15 Nov
生命学院方晓峰课题组与其合作者共同揭示植物应对渗透压胁迫的机制
盐碱地和干旱是我国农业生产中重要限制因素,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高盐或干旱条件下植物细胞失水引起渗透胁迫(osmotic stress),造成细胞死亡,抑制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细胞通过感知渗透压的变化,在转录、转录后或者翻译水平做出反应,从而降低胁迫带来的损害,但植物细胞感知渗透压的变化的机制尚不清楚。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是细胞中生物大分子通过多价相互作用,形成生物大分子聚集体(...
-
11 Nov
王宏伟与合作者共同研发新型功能化石墨烯用于改善冷冻电镜优势取向问题
单颗粒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是目前用于解析生物大分子高分辨率结构的主流手段之一。然而,高质量的冷冻电镜样品制备仍然面临很多挑战,如气液界面、优势取向和背景噪音等,极大地限制了结构解析的效率。针对这些问题,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组、饶燏课题组和北京大学彭海琳课题组合作研发了一种新型功能化石墨烯电镜载网,有助解决样品颗粒优势取向和气液界面等问题。在该研究中,他们合成了多种带有不同电荷性质基团(如氨基和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