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内容

生命学院杨茂君获得第二十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

2019-12-13 17:07:19

12月10日,第二十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奖(吴杨奖)颁奖典礼在首都医科大举行,我校教师医学院董晨教授、生命学院杨茂君教授获奖。

吴杨奖颁奖典礼现场(左:董晨教授;右:杨茂君教授)

吴杨奖是由科技部批准,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设立,旨在表彰、奖励在医药卫生领域努力钻研并独立作出突出贡献,被社会及同行广泛认可的优秀中青年医药卫生工作者。自1994年设奖以来,吴杨奖鼓励了一批批优秀的中青年医药卫生工作者,有力推动了医药卫生进步,已成为社会力量支持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奖项之一。

董晨,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1989年在武汉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6在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获得博士学位,1997年到2000年在美国耶鲁大学从事免疫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曾担任 MD Anderson癌症中心终身讲席教授,炎症与癌症中心主任。现任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市慢性疾病的免疫学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董晨教授在T细胞分化和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尤其对于两个免疫学热点领域Th17和Tfh的建立做出关键性工作。其成果加深了人类对免疫调节的理解,为肿瘤免疫治疗和炎症疾病治疗提供了新靶点,使免疫疾病的治疗更为精准。他发现表达IL-17的T细胞有一个独立的分化通路,并且这些细胞促进炎症反应,在自身免疫疾病有着重要义。Th17细胞的发现为自身免疫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而针对IL-17的抗体药已被FDA批准用于银屑病等的治疗。董晨教授近年还发现多个种瘤免疫治疗新靶点,揭示其引发CD8 T细胞功能耗竭,对于肿瘤的新型免疫治行非常有价值。

董晨教授在颁奖现场(左二)

杨茂君,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教授,1999年在吉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3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4年到2008年在美国西南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至今在清华大学任教,201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同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杨茂君教授在线粒体能量代谢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自成立独立实验室以来,杨茂君教授由低等生物入手,循序渐进,系统深入地阐明了哺乳动物乃至人源线粒体呼吸链蛋白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全面地分析了线粒体呼吸链蛋白复合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分子基础,为攻克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疾病的药物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首次在 Nature报道了酵母NDH2的结构,揭示了其调控及其电子传递机制, 随后又分别在PCCP、JMC等杂志深入剖析了NDH2的详细电子传递机制,开发了以疟原虫NDH2为靶标的针对耐药性疟原虫的新型抗疟疾药物前体分子,为开发新的治疗疟疾的药物打下良好基础。近年来,开发了蛋白纯化新方法,先后在Nature、Cell及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报道了线粒体呼吸链超级复合物这一目前所解析的最复杂的高等生物膜蛋白的结构,并依据结构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分子作用机制。相关工作发表后,受到国内外线粒体能量代谢领域的重点关注。

杨茂君教授在颁奖现场(左二)

 

 

                                              供稿:  生命学院、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