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成果
-
02 Apr
生命学院葛亮课题组发现新型聚集体自噬受体CCT2介导固态聚集体的清除
2022年4月1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葛亮课题组在《细胞》(Cell)期刊上在线发表题为“聚集体自噬受体CCT2介导固态聚集体清除”(CCT2 is an aggrephagy receptor for clearance of solid protein aggregates)的研究论文,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聚集体自噬受体CCT2在清除固态蛋白聚集体中的重要作用。聚集体自噬是清除细胞内毒性蛋白聚集体的重要途径,也是治疗聚集体相关疾病例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靶点。在聚集体自噬过程中,自噬...
-
19 Mar
生命学院薛毅课题组在理性设计RNA瞬态结构上取得进展
RNA在溶液中除了存在自由能较低的高丰度的基态构象(Ground States),往往还存在自由能较高的低丰度的激发态构象(Excited States,也称瞬态构象)。多种构象之间的切换在RNA与配体的识别,折叠和去折叠,RNA-蛋白复合物的组装,以及酶催化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中多有涉及,并且跨越了从皮秒到秒甚至更慢的时间尺度。RNA的构象切换经常发生在碱基错配、顶环、内环、凸环等比较动态的区域及其附近,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是以碱基对重...
-
19 Mar
生命科学学院隋森芳教授课题组发文报道酵母核孔复合物内环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真核生物进化出了独立的细胞核。细胞核由双层膜(核膜)包裹,膜的存在使得细胞的核质交流受到阻碍。核孔复合物(nuclear pore complex,NPC)是镶嵌在双层核膜上,控制核质与胞质间物质运输的唯一通道,其功能的紊乱引起多种严重的疾病,包括癌症。70余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解析NPC的高分辨率结构,然而由于其结构内在的柔性,组成的复杂以及体积的庞大,至今仍无法全面地阐释其精确的...
-
17 Mar
清华大学刘万里/北京大学申占龙合作发现IgG1记忆性B细胞抗原受体变异体对肿瘤的抵御…
癌症免疫疗法的临床经验揭示重塑肿瘤微环境的抗癌特征对于控制肿瘤具有重要作用。已有免疫疗法主要集中在对CD8+ T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改造。近些年研究揭示B淋巴细胞在多种癌症(乳腺瘤、黑素瘤、结直肠癌、卵巢癌等)发生发展中呈现不一致性的功能,这揭示针对B细胞不同功能亚群的免疫活化和分化的精准研究可能会理清矛盾并开发新型高效的抗癌疗法提供新思路。生命学院刘万里课题组的既往研究(Chen et al, Science,2018...
-
11 Mar
生命学院张伟课题组报道营养摄入及信息素感受调节果蝇求偶的新机制
进食和繁殖是动物生存的两大基本需求。求偶与生殖过程是消耗能量的,因此,雄性动物必须避免向错误的对象求偶,如雄性或其他物种的雌性,以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尤其是在苛刻的生存条件下,动物必须在进食和求偶两者的优先级上做出选择,以保证最高的生存率。2022年3月9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张伟课题组,发表了题为“营养及信息素促进胰岛素释放以抑制果蝇求偶(Nutrients and pheromones p...
-
26 Feb
刘俊杰课题组与Jennifer Doudna课题组合作开发小型、高效基因编辑工具
CRISPR-Cas系统已经被广泛开发并应用于各类细胞和组织的遗传或表观遗传编辑,相关技术亦被逐步用于农业育种、人类疾病治疗及生物能源生产等方面,是未来生物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但经过近十年的研究,仅有Cas9和Cas12a这两类酶能被用作高效的基因编辑工具。其中,常用的SpyCas9和AsCas12a蛋白分子量大,超过1300个氨基酸,极大地影响了细胞转染效率和可用于蛋白质工程编辑的自由度。另外,许多研究表明,这两个酶存在较为严重的...
-
29 Jan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隋森芳教授课题组发文报道酵母TRAPPII复合体特异激活GTP酶Ypt3…
囊泡转运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分为出芽、移动、拴系和融合四个步骤。由拴系蛋白介导的拴系是指转运小泡与其受体之间的初始、远距离相互作用,这一步被认为对于建立囊泡靶向转运的特异性是必不可少的。拴系蛋白TRAPP家族蛋白具有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功能,可以将Ypt/Rab GTP酶从非激活状态转换成激活状态,进而招募下游的效应因子调控囊泡运输。酵母TRAPPII是酵母TRAPP家族中最大的成员,分子量约为1MDa,调控高尔基...
-
27 Jan
生命学院张强锋组和医学院胡小玉组联合开发低起始量全转录组RNA二级结构测量新技术
RNA分子能够折叠成复杂多变的结构,对转录后调控和非编码RNA执行特定功能至关重要。活细胞内部RNA结构检测技术是解析RNA结构如何参与调控各项生理过程的基础。然而现有的RNA结构检测技术不仅操作繁杂,还对RNA起始量有着很高的要求,这一局限性使得我们很难利用现有的技术对数量稀少的样品进行RNA二级结构检测。2022年1月24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张强锋组和清华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胡小玉组联合在《自然科学基础研...
-
20 Jan
生命学院王新泉与医学院张林琦、微软亚洲研究院王童合作揭示刺突蛋白N370位点糖基化…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疫情延续至今,目前我们对其跨物种传播途径与进化分子机制仍知之甚少。冠状病毒表面的刺突糖蛋白(spike)在病毒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负责受体识别和介导膜融合,并且刺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结构的分子进化影响其对不同物种受体的识别,因而刺突蛋白的分子进化是冠状病毒实现跨物种传播的一个关键因素。 蝙蝠冠状病毒RaTG13分离自中国云南省中华菊头蝠,与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一致...
-
15 Jan
生命学院孟安明课题组发现小鼠胚胎第二极体建立细胞命运不对称性
人类和哺乳动物周期性地排卵,排出的卵子体积很大,它继承了卵母细胞的绝大部分细胞质和一个保留了2套染色体的细胞核;同时,还排出一个与卵子相连的体积很小的第一极体(PB1),第一极体仅含极少量的细胞质,但也有一个含2套染色体的细胞核,第一极体很快就凋亡。当一个精子的细胞核(雄原核,含有1套染色体)进入卵子后,卵子排出一个极小的、含1套染色体的细胞(第二极体PB2),因而卵子的核(雌原核)只剩下1套染色体(与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