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下午,生命学院在生命科学馆143会议室主办了“2020清华大学理工类新上岗博士生指导教师研修班分组交流会”。参加会议的博导来自生命学院、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药学院、化学系、核研院、交叉信息研究院、天文系、地学系、物理系和工物系。生物学学位分委会主席陈晔光院士,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院长王晓东院士,校研究生院专业学位教育办公室主任连彦青,校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李焰,生命学院博导代表时松海、生命学院党委书记吴畏、副书记谢莉萍、研工组组长叶慧燕及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等共计40人参加了会议。交流会由生命学院副院长欧光朔主持。
陈晔光院士首先介绍了生物学分委会在研究生毕业与学位评定方面所做的改革工作,围绕破“五唯”,分委会采取了四项改革措施:一是制定了生物学博士毕业的新标准,明确学位论文是评价学术水平的主要依据,相关学术成果是重要参考;二是加强研究生的全过程培养,在研究生培养的各重要环节加强对学位论文研究的进展督促和质量把关;三是成立博士生论文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指导和质量把关。四是严格毕业的“准入”要求,严格学位论文评审办法,由分委会集中组织最终学术报告。此外,陈老师还结合教育部新出台的《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特别强调了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希望新导师们正确履行指导职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院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院士结合亲身经历,提示研究生教育不是标准化的,而是百花齐放、万物齐长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应注重过程培养,不能只看最后的结果。论文指导委员会将有助于促进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同时,他还强调写作训练应该融入在各个培养环节。
时松海教授发言时指出,清华生命学科如今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需要培养高水平、高能力,有责任担当的人才,特别是创新探索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等不同类型人才的分类培养。时老师建议细化研究生培养,在二级学科方向设计核心课程体系。同时,应加强科研文化的建设,建成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
学校心理发展中心主任李焰介绍了研究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危机产生的敏感因素、表现特点以及应对策略。提醒年轻博士生指导教师们,作为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如何避免心理误区,当遇到学生学业上出现问题时,应首先进行问题评估,给予学生心理支持,并及时与学院及学校联系,采取专业化措施。生命学院党委副书记谢莉萍介绍了学院研工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提醒导师们在遇到学生困难时,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并及时与学院研工组联系。
随后,新博导们积极发言,分享了研修班的收获,就培养研究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学校和学院的今后研究生工作提出了建议。
最后,生命学院党委书记吴畏作总结发言。吴老师建议博士生导师对学生要有合理的期望值,在管理实验室过程中需要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制度,创造尽可能好的氛围。吴老师提醒导师们,教师这个行业具有特殊性。导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在学术方面,而且导师的为人处事,思想风范,一言一行,也都影响着学生。导师应关注师德师风,做好自身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