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内容

清华大学第五届生命科学前沿交叉学术论坛顺利举行

2018-06-21 11:33:02

2018年6月16日,清华大学第五届生命科学前沿交叉学术论坛在理学院报告厅开幕。本届论坛邀请到在生命科学、医学、药学、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9位杰出科学家作为报告人,他们分别是: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贺福初,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兼职教授戴琼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常务副院长李路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杨茂君,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朱听,国家罕见病注册系统执行总监、神州医疗副总裁兼首席医疗信息官弓孟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长聘教授、清华信息国家实验室中医药交叉研究中心主任、生物信息学部副主任李梢,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创讲席教授毕国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胡海岚。

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0余位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论坛。

开幕

论坛由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宏伟致开幕辞,出席的嘉宾还有: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王新泉、吴畏,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谢莉萍。王宏伟院长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离不开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融、整合,学科交叉能开拓众多前沿学科的新视野,有利于综合性地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王院长以去年诺贝尔化学奖为例,介绍了开创冷冻电子显微学的三位物理学家、化学家对于结构生物学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他鼓励在座各位同学要加强多学科的学习,力求将生物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物理、化学和数学等学科相结合,推动前沿学科的发展。

王宏伟院长致开幕辞

论坛上半场

首先,贺福初教授以“生物组学开启大发现新时代”为题,通贯古今,向在场师生介绍了古代哲学向现代科学的演进,以及在“大探索、大数据、大发现、大革命”的时代背景下,生物组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随后,朱听教授从合成生物学的角度,介绍了镜像生物学系统,他们通过全化学方法用镜像氨基酸合成并折叠出了镜像蛋白,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毕国强教授则以“Understanding the brain: from rules to structure”为题介绍了脉冲时序依赖可塑性(Spiking-Timing-Dependent Plasticity,STDP)相关知识。李路明教授则分享了自己在脑起搏器和神经调控领域的研究工作和临床应用。

各位嘉宾作精彩学术报告

(自左到右,自上到下依次为:贺福初 朱听 毕国强 李路明)

论坛下半场 

论坛下半场于下午1点半准时开始,由弓孟春总监首先进行报告。弓老师介绍了中国精准医疗的大规模临床部署,以及当前精准医学信息学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随后,来自浙江大学的青年美女科学家胡海岚教授,以其实验室一系列原创性的工作为例,向大家揭示了情绪和社会行为的神经基础,她借这个故事告诉大家:科学研究是极富创造性的工作,要从实际的实验结果出发,不要墨守成规。接下来,生命学院的杨茂君教授用风趣的语言,从宏观到微观,从生理学到生物化学,带领大家一同思考“呼吸所代表的能量流动到底是怎么完成的”;并由浅入深,介绍了自己课题组在呼吸链复合体蛋白结构解析方面的累累硕果;同时,杨老师饶有兴致地分享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乐趣。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李梢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网络药理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的报告,李老师致力于利用网络分析算法来分析中医药和分子网络之间的关系、中医药处方的有效成分,同时寻找潜在网络靶标。最后,自动化系的戴琼海院士带领大家畅想了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的明天,并且介绍了由我校多个院系的杰出科学家合力开发的新型显微镜——RUSH,他激动地说,“这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视场的高速、高分辨光学显微镜。

各位嘉宾作精彩学术报告

(自左到右,自上到下依次为:弓孟春 胡海岚 杨茂君 李梢 戴琼海)

结语

最后,主办方为参加报告的各位嘉宾送上了精美的纪念品,感谢九位科学家为不同院系的师生们带来的学术盛宴。当代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科学、物理、化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等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在多学科共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清华大学将携手中国生命科学的前沿交叉领域,海纳百川,推陈出新,势必产生更多、更好的原创性成果,培养出越来越多具有多学科背景的科技人才,为推动生命科学和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提问交流环节

论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