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内容

万建民院士做客水木清华生命科学讲座讲述“水稻重要基因克隆与育种利用研究”

2019-12-21 13:34:59

2019年12月19日下午,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承办的“水木清华生命科学讲座系列”在清华大学医学科学楼B323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万建民老师为师生们做了题为“水稻重要基因克隆与育种利用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生命科学联合中心PI戚益军教授主持。

万建民院士从水稻育种的研究背景与应用价值出发,结合历史的发展及不同的社会需求确立水稻新品种培育和选择的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水稻育种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并详细而全面地介绍了他们团队在水稻籼粳杂交优势利用、水稻品质与产量及抗病虫基因的挖掘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图为万建民院士讲座现场

报告中,万院士首先介绍了水稻籼粳杂交的优势,提出籼粳杂交优势利用存在籼粳杂交不育、抽穗期晚、株型偏高等问题,围绕这些育种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万院士进一步介绍了他们团队在广亲和基因的克隆与机制研究,并通过聚合广亲和基因,培育水稻新品种,解决籼粳杂交不育的难题;以及挖掘早熟基因和矮秆基因,并解析这些基因的分子机制模式,并将其应用于生产育种,克服抽穗期偏迟和株高偏高的问题。紧接着万院士详细地阐述了他们在水稻抗虫以及抗病等基因的挖掘与机理研究,并介绍了他们针对抗病和抗虫进行新种质的创制。同时,向大家介绍了当下消费市场稻米品质化高端发展对品种的新要求,以及他们以此为导向,在控制外观品质与食味品质关键基因的挖掘与机理解析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谷蛋白是稻米蛋白质品质改良的首要目标,并初步构建水稻谷蛋白分选分子网络途径。

图为现场听讲的师生

万建民院士结合实际生产需求与基础研究,详细地描绘了籼粳杂交优势利用的分子育种的总体设想,以及建立籼粳杂交优势利用分子设计方法,激起了在场师生的踊跃提问,万建民院士就基础研究与应用生产的结合、未来分子设计育种等问题和大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最后,广大师生对万建民院士的精彩报告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个人简介:

万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水稻分子遗传与育种专家。毕业于京都大学,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水稻优异基因挖掘和分子育种研究,在国内较早提出和初步实践了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先后主持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重大课题。克隆水稻重要新基因46个,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Nature Biotechnology等SCI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培育新品种16个,其中宁粳1号、宁粳3号、宁粳4号等被确认为国家超级稻品种,获新品种权22项、发明专利38项。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2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2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4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万建民院士带领团队历时20多年攻关,组配形成籼粳交组合解决了籼粳杂种半不育难题,首次用“自私基因”模型揭示了水稻的杂种不育现象,阐明了“自私基因”在维持植物基因组的稳定性、促进新物种的形成中的分子机制,探讨了“毒性-解毒”分子机制在水稻杂种不育上的普遍性,为揭示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雌配子选择性致死的本质提供了理论借鉴。